•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

  • 解读:中国经济新动能新在哪 ?

    类别:媒体报道 发布时间 :2017-08-14 浏览人次:2537

    来源:政府网    2017-08-11

    【字号 】    【我要打印

    编者按: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走稳,稳中向好态势更趋明显。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显著好于预期,GDP增速 、就业、进出口等均表现良好 ,经济新动能不断发力,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的声音明显增多 。但与此同时,对于涉及中国经济新动能、经济拐点 、内外资管理 、企业税负、楼市调控及人民币走势等热点问题,海内外读者仍存在一些疑虑 。为了充分探讨 、解析这些问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自今天起推出“中国经济怎么看”系列报道 。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电子商务、快递业、分享经济……近年来,一批新产业 、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引爆”市场,逐渐成为市场“新宠” 。专家指出 ,新兴产业代表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发展中国经济新动能的重要一环,要在体制机制 、政策环境等方面加大支持,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需避免“喜新厌旧”,要加快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老树发新枝”,多方面发展中国经济新动能,进而不断提升中国经济含金量,为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快速崛起的支撑点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抢眼 ,新动能成为不容忽视的“功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 、13.1%;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在快递服务的带动下 ,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3.4%……这些行业均表现强势,增速显著高于整体增速。

      “透过数据,我们看到的是新动能的快速崛起。当前 ,与‘互联网+’联系密切的新兴产业正成为市场‘新宠’ ,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扩大了发展空间,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推动了体制环境、政策环境的改善 ,创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

      无论是工业领域还是服务业,近年来新动能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工业领域,工业机器人 、民用无人机 、城市轨道车辆 、集成电路 、光缆 、光电子器件等新兴工业产品保持快速增长。服务业中,2016年,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26.1万亿元 ,交易额是2013年的2.5倍 ,年均增长36.4%;分享经济蓬勃兴起,2013-2016年,互联网分享平台所属的规模以上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8.4%。

      张立群指出 ,新动能对于当前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其带来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还有新生产力的涌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这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含金量的提升 ,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新增就业的贡献者

      “了解新动能在中国的发展,就业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 。”张立群表示,以服务业新动能发展为例,当前,中国经济的大量新业态集中在服务业,而服务业中又有很多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因此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往往也推动着就业的增长 ,例如现在社会上发展很火的电商、快递及网约车等就吸纳了很多人就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去年全国新增就业当中 ,新动能贡献率达到了70%左右 。其中,2016年中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员约为585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业企业从2013年的436家增至2016年的847家,从业人员增加16.1% 。从分享经济的代表性企业滴滴出行公司的数据看 ,2013-2016年,已有1100多万注册司机有过接单行为,其中有1/4以上的司机日均接单4单以上 。

      与此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带动就业增长的重要源泉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说 ,“双创”蓬勃发展,很多新的企业大量涌现,创造了新的职业、新的工作 、新的岗位。今年上半年新登记注册企业达到了291万家,同比增长了11.1%,日均新登记企业数量达到了1.6万家,新的产业、新的业态 、新的商业模式茁壮成长,为就业提供了新的领域。

      传统产业的新生机

      “需要指出的是,新兴产业对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仅仅依靠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者不可偏废。”张立群说。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8月10日指出,近年来 ,随着传统产业压力加大以及一些新业态的兴起,很多地方出现了“喜新厌旧”的倾向 ,重视发展新兴产业,但对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关注不够。长期以来 ,中国传统产业一直是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福祉的主体力量。没有落后产业 ,只有落后技术,我们要充分运用好、发挥好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在存量调整中催生增量,以做大增量来促进存量调整,促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未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国经济新动能有着广阔发展前景 ,支撑作用将会继续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新动能将主要来自5个方面:第一,消费的升级和大消费的产业。第二 ,培育新兴的产业 。第三,传统产业的升级 。第四 ,城市群及大型都市圈的建设。第五,开放还有很大的潜力 ,特别是服务业的开放。”(记者 邱海峰)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