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

  • 金融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类别 :媒体报道 发布时间:2017-02-04 浏览人次 :1514

    来源:政府网    2017-02-03

    【字号 】    【我要打印

    市场化精准施策 普惠型共享发展

    金融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金融作为经济运行血脉的作用,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12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一年多来,吉林省坚持务实进取的改革作风,通过财政支农金融化运作、科技金融深化应用、综合配套集成推进、体系化金融风险防控建设等途径,有效发挥金融的市场化精准支持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三农”领域,初步构建起普惠型共享发展模式,形成了农村金融供给扩规模、补短板、提质量 、防风险的良好发展态势 ,积极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第三季度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6011.6亿元,同比增长21.8% 。

      推进财政支农金融化运作 ,扩大农村金融供给总量。金融服务具有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的双重属性 。以金融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既要发挥好政府作用,推动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又要发挥好市场作用,有效拓展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空间。为此,吉林省系统推进财政支农金融化运作,以引导性基金、购买保险服务、政策性担保、融资租赁等金融手段配置财政支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带动作用和金融的精准杠杆效应,促进财政、产业、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扩大“三农”领域的金融供给规模。整合48亿元财政性资金,设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公司、物权融资服务公司 、政策性信贷担保公司、涉农引导基金等财政支农金融化运作平台 。统筹安排近10亿元财政性资金,构建涉农信贷周转、贷款贴息、农业保险等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有效提升了金融机构涉农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推动科技金融深化应用,补齐农村金融供给短板。将互联网 、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置于农村金融渠道铺设 、客户发现、信用建设、风险防控等各项业务的突出位置,不仅可以迅速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而且能有效降低服务成本、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破解传统的金融城乡二元结构。2016年以来 ,吉林省切实加强互联网技术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渗透,创新推出“e农管家”“网贷通”“邮掌柜”“农民钱包”等涉农网络金融服务,农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信贷融资 、电子商务等便捷服务 。深入实施“四个一”“金穗惠农通”工程,布放各类电子机具1.6万台,覆盖8589个行政村 ,占行政村总数的92%以上 。

      实施一揽子综合集成改革,提升农村金融供给质量。农村金融发展滞后是土地物权不活、农业利润不高 、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不健全 、农民金融意识不强 、农村信用环境不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只有坚持以金融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农业、财政 、国土 、民政、社保等领域的政策协调与改革协同,深入实施一揽子综合集成改革 ,才能有效提升农村金融供给质量。吉林省以公主岭市为先期试点:启动实施以“一平台、六功能、四提升、三转型”为重点的一揽子集成改革试点,组建“土地资产管理公司”平台 ,引导以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发挥规模流转、集中整理  、价值发现、融资增信 、产业对接、安居保障六项功能,推动土地资源价值、农业产出效益、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公共服务四个提升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发展方式、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型升级。

      全面强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保障农村金融供给行稳致远 。风险与创新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经济下行的宏观背景下,农村地区更须守住金融稳定的底线 。吉林省把风险防控放在农村金融改革的首要位置,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线上监测预警平台和线下巡查机制,前置风险防控关口、创新风险防控方式,实现风险防控内容从防控非法集资风险向防控全面金融风险转变、风险防控着眼点从事后向事前事中转变、风险防控手段从线下向线上转变,全面提升风险监测处置水平 。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