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

  • 我国经济实现了运行平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开局

    类别:媒体报道 发布时间 :2016-05-17 浏览人次:1727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6-05-16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符合预期目标 ,结构调整深入推进 ,民生事业继续进步 ;1—4月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积极变化不断累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消费和服务业发挥增长主动力作用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稳增长的基础上,调结构 、转方式步伐明显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大势所趋 ,不可逆转。4月份统计数据进一步表明,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 ,内需又主要靠消费拉动;产业发展主要由服务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都比较快 ,这表明结构调整 、转型升级正在显现成效。一是从需求看,消费起到第一拉动力作用 。在需求结构转型中,信息 、绿色、住房等六大消费工程持续推进,旅游 、文化、健康、养老、体育等五大幸福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消费快速扩展,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 。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与1—3月份持平,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从一季度核算数据看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4.7%,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5.8%,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的贡献率为-20.5% 。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

      二是从生产看,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在产业结构转型中,促进生产性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两个指导意见先后出台,财税 、金融、土地政策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加大 ,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业发展。据初步测算,4月份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幅保持在8.3%左右  。用核算数据观察,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6%,增速比第二产业快1.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9%,比第二产业高19.4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5%,比第二产业高29.3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增长12% ,占全部税收比重达56.5% ,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 、文化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展继续向好。其中,规模以上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3%,快递服务业增长27.4%,电影放映业增长27.0% ,电影和影视节目制作业增长26.5%,软件开发业增长24.6% 。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对稳增长、保就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 ,1—2月 、3月、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4%、6.8%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10.5% 、10.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累计分别增长10.2%、10.7% 、10.5%,波动中平稳向好。4月份这些指标增速虽较3月份略有回落,但考虑到工作日因素(3月份工作日比去年同月多一天,4月份工作日比去年同月少一天)及其引起的基数效应 ,与一季度相比仍是平稳的 。

      二、简政放权和营改增激发了市场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初显

      今年以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改革不断深化 ,投资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事中事后监管持续加强 ,“营改增”有序展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积极推进,市场主体的潜力和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一是市场主体大幅增加。1—4月份,新登记企业157.2万户,同比增长27.5% ,平均每天新登记1.3万户 。其中4月份新登记企业50万户,掀起一个创业小高潮。新登记的服务业企业占总数的80%左右,带动了服务业较快发展。1—4月份 ,服务业生产指数初步测算同比增长8.3%左右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边际效应开始显现。去产能方面,1—4月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3%,原煤产量下降6.8%。去库存方面 ,4月末 ,商品房待售面积72690万平方米 ,比3月末减少826万平方米 。去杠杆方面 ,3月末,占全部工业产值90%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持平,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6.9%,比上年同期降低0.3个百分点,杠杆率降而未升 。降成本方面,企业负担切实减轻 。去年以来降税清费为企业减负超过4000亿元。自5月1日起“营改增”全面推开后,预计全年将为企业减轻税负5000亿元 。三是企业效益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422亿元,同比增长7.4%,扭转了上年全年下降2.3%的状况 。

      三 、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深化 ,新经济茁壮成长

      今年以来,在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导下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连续出台 ,“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扎实推进,国家新兴产业引导基金 、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力增效,为推动经济平稳发展增加了新动力 。一是创新成果大幅增加。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在2015年比上年增长61.9%的基础上 ,今年1—4月份又增长63%。二是新产业加快成长。在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增速比规上工业快4.2个百分点的态势下 ,1—4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12.1%和32.6%,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1和1.7个百分点 。三是新业态不断壮大。1—4月份,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7.5%,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5.6%,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15.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1.1%。四是新产品增势强劲 。1—4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2.5%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47.3%,智能电视增长25.0%,光电子器件增长22.4% ,工业机器人增长24.7% ,智能手机增长10.8% 。五是新服务方兴未艾。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渗透到传统产业领域 ,网络约车 、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新服务的涌现,正在改变相关行业的供给格局,促进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四、财政政策积极、货币政策稳健,为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近年来 ,面对持续下行压力,宏观决策保持战略定力 ,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没有搞强刺激和大水漫灌,而是创新宏观调控 ,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抉择、精准施策,保证了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是财政政策加力增效。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1—4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8个百分点。财政支出进度加快 。1—4月份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2.4% ,增速快于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年预算支出的28.3%,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增支与减税一起发力,体现了财政政策的积极性 。中央预算内投资已下达70%左右 。有效投资起到了补短板作用。通过实施重大工程包 、下拨专项基金以及扩大债务置换规模等方式,将有限的财政金融资金主要投向公共服务与产品 、资源环保、新兴产业等领域 。1—4月份,水利、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9.0%,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8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快8.5个百分点;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2.4%和15.1% ,增速分别比全部投资快1.9和4.6个百分点。

      二是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别回落0.6个和0.5个百分点 。从总体上看,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仍是平稳正常的 。融资成本下行。3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0% ,与上年12月份基本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1.26个百分点。信贷投向更趋合理。加强相机调控和定向调控,促使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加大对小微企业 、“三农”和棚改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4月末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1% ,比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高1个百分点;占比为67.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这些都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稳健运用。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理念、方式和工具的创新,提高了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精准性,有力地促进了投资和消费需求回升,稳住了增长 ,也保住了就业,稳定了居民收入。

      五、就业物价收入形势总体稳定,民生事业持续进步

      看经济,看发展,最终要看民生 ,稳增长是为了保就业、保收入 。今年以来,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一是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尽管受经济增速回落和去产能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失业人员有所增加,但在服务业发展较快和创新创业带动下,就业形势继续保持基本稳定。4月份 ,全国城镇又新增就业125万人,1—4月城镇新增就业44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4%。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6799万人 ,同比增长2.9% 。3月末 ,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4%,略有下降。4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5.1%,比上月下降0.02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4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其中4月份同比上涨2.3%,涨幅与上月持平。近几个月价格涨幅虽有所上升,但主要是受春节及特殊天气影响,部分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引起的,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5%左右,仍比较平稳 。三是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就业形势稳定为收入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9元,同比增长8.7%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其中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8元,增长9.1%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继续快于城镇 。

      六、预期稳定 ,信心增强 ,微观经济主体发展的活跃度明显提高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6年经济社会政策五大取向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重点任务,将社会预期引导到改革创新和稳中求进上。今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聚焦改革发展 ,指明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增强了各方面对我国经济近期稳中有进和长期向好基本面的认识和信心 ,对市场预期稳定提升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3、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结束了去年8月份以来的收缩状态 ,进入扩张区间,分别为50.2%和50.1%,其中新订单指数上升到去年以来的高点。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月度同比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4月份PPI同比下降3.4%;3月份PPI环比在连续几年下降的基础上首次出现上涨 ,4月份环比又上涨0.7%,这些积极变化表明企业家对未来发展信心趋于增强,生产活动趋于活跃。

      总的来看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亮点纷呈 ,是改革发力、创新增力、转型给力、政策助力、预期蓄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同时应当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软 ,国际经济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贸易低迷的外部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内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 ,传统产业调整的阵痛在陆续释放,以新经济为代表的新生动力虽然加快孕育 ,但短期还难以对冲传统动力的衰减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因此,对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不能低估,对发展中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仍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下阶段,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更加注重以“进”求“稳”,既要看到我国经济潜力足 、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的基本面,又要看到经济运行基础不牢的客观事实 ,不过分看重一时得失,而应下大力气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 。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安排,适度扩大总需求,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把握重点、节奏和力度;坚定不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于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注重引导良好发展预期 ,增强各方面对经济发展的良好信心 ,全力抓好政策落实 ,积极释放改革红利 ,努力巩固积极变化 ,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十三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郭同欣)


  • XML地图